一、引言
满山红,学名Rhododedro mariesii,是一种常见的落叶灌木植物,属于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。因其花朵先于叶片开放,开放时满山遍布紫红色的花朵,故而得名“满山红”。在我国,满山红分布广泛,不仅具有观赏价值,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。
二、满山红的形态特征
满山红植株高约0.54米,直立。小枝灰色,光滑,幼枝初披红褐色或淡黄棕色丝状柔毛,微红色或淡灰色,其后脱落至老时无毛,皮下剥落。上部枝条常呈轮生状。
叶常为23枚轮生于枝顶,椭圆形、三角状卵形、卵圆形、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膜质、厚纸质或近革质,先端锐尖,具短尖头,基部圆钝或近圆形,少为阔楔形,表面深绿色,背面淡绿色或粉白色。表面幼时密披淡黄棕色长柔毛,背面疏披长柔毛,渐脱落,老时两面无毛、近无毛或仅背面脉上披微毛,叶缘微反卷,全缘或上半部具不显著的细圆锯齿,叶中脉及侧脉表面凹陷,背面凸出,脉纹明显,网脉背面明显,叶脉间的夹角近90度,侧脉每边34条,叶长约37.5厘米,宽约1.85-5.5厘米;叶柄幼时披绢状长硬毛,后渐脱落至近无毛或疏披毛,长约3-14毫米。
花芽时卵球形,鳞片阔卵形,先端钝尖,表面沿中脊披淡黄色娟状柔毛,边缘披睫毛。花常为12枚排列成近顶生的伞形花序,稀为3枚5枚,长自于同一花芽,先叶开放;花梗直立,粗壮,密披黄褐色柔毛,常被鳞片覆盖,长约3-12毫米;花萼环状,细小,5浅裂,萼裂片急尖,密披灰色或黄褐色柔毛及睫毛;花冠紫红色、淡紫红色、桃红色或玫瑰红色,辐射状漏斗形,稍歪斜。
三、满山红的分布与生长环境
满山红原产于中国,分布广泛,主要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贵州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西、四川及陕西等省区。喜生于山坡、林下的稀疏灌木丛之内、河南或路边向阳处,也人工栽培作园林观赏之用。
四、满山红的药用价值
满山红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消肿止痛等功效。在民间,常用于治疗感冒、咽喉肿痛、咳嗽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、外伤出血、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等疾病。
五、满山红的观赏价值
满山红花朵美丽,色彩鲜艳,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。在春季,满山红盛开,犹如一片红色的海洋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。此外,满山红还具有较好的空气净化作用,是城市绿化、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植物。
六、满山红的保护与利用
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,满山红的野生资源逐渐减少。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资源,我国已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。同时,加强满山红的栽培与繁殖,提高其观赏价值,对于促进满山红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。
七、
满山红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,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要加强满山红的保护与利用,使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安心医药招商资讯百科网 » 满山红